来源:凤凰网
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看着飞船冲上云霄,长沙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张光宇不禁热泪盈眶。
14小时前的5月29日19时,张光宇接到神州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打来的电话:“给您打完这个电话,我就准备睡觉了,凌晨2点多就要起床。”自从2005年担任朱杨柱的本科政治教导员开始,张光宇一直和他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密切联系。
中国空间站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中国首位非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国防科技大学培养的首位航天员……创造多个第一的朱杨柱,注定将被载入中国航天史和国防科大校史。
(资料图片)
“朱杨柱有‘航天员的身体、科学家的思维’,充分体现了国防科大‘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的深厚底蕴。”张光宇在接受政协融媒记者独家采访时充满期待,“希望追梦成功的他能好好享受这场探索之旅,平安归来。”
△神州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
那个追逐飞行梦的少年
“当年对朱杨柱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神州十六号“太空出差三人组”名单公布后,知情的朋友们就对张光宇进行“轮番轰炸”,打听朱杨柱的青春往事。
在张光宇心里,朱杨柱一直是那个追逐飞行梦的少年。
2005年,朱杨柱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作为学员队政治教导员的张光宇,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思想摸底、血型分析和气质测试等,很快就了解到朱杨柱心中的飞行梦想。
朱杨柱所读的中学——江苏徐州沛县中学是飞行员选拔基地之一,他高二时就想报考空军飞行员。高考填报志愿时,朱杨柱填报了国防科大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且不接受调剂。
在国防科学领域最高学府,朱杨柱经常有机会在讲座中见到自己心中的航天偶像,如航天员杨利伟、聂海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等。
“当时大家都去签名,我也想去,但是挤不进去。”朱杨柱曾在采访中回忆当年的情景。大学期间,同学们给痴迷飞行的他起了个外号“飞天猪”,一直被他用作微信名。
△ 朱杨柱(前)本科期间和同学合影。
“习惯优秀思维”和“24小时的灯”,是张光宇对国防科大学生的常用描述,语气里有着不容置疑的骄傲,“他们都是学霸,既优秀又努力,因此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都不意外。”
张光宇透露,这几天朱杨柱的学员队微信群里很热闹,他本人偶尔会分享近况,其他同学则抢着晒当年的青葱照片,“大家的心态很平和,对他上太空也早有心理准备。”
“一个时刻做好准备的人”
从2005年到2015年,朱杨柱在国防科技大学度过了本科到博士的10年光阴。
“祝柱子不辱使命、圆梦天宫。”5月29日上午,作为朱杨柱攻读硕士和博士时的导师,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易仕和在朋友圈转发朱杨柱的视频新闻,并在评论中写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在国防科技大学,易仕和团队的研究工作被形容为“一群追风者的拓荒之旅”。30多年来,易仕和带领团队潜心于高速飞行器气动光学创新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朱杨柱也曾是“追风团队”中的一员,他在博士阶段参与研究的项目获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毕业论文被评为全军优秀论文,并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 朱杨柱参观实验室。
“国防科大立足于军事科技前沿,瞄准的都是长远发展。”在张光宇看来,接受了10年科研训练的朱杨柱,眼光比一般人更为长远。张光宇多次提到,朱杨柱是“一个时刻做好准备的人”,从他多年来坚持锻炼身体、不沾烟酒便可见一斑。
课业之余,国防科大有着严格的体能训练,而朱杨柱会按照飞行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尝试挑战极限。同学跑3公里,他经常冲击10公里。学校有个飞行转轮,很多人受不了,朱杨柱却轻松自如。
张光宇告诉记者,朱杨柱也很爱看书。据国防科大图书馆统计,朱杨柱在本硕博期间共借阅图书500余册,既有《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通俗天文学:和宇宙的一场对话》《登陆火星:“精神号”和“机遇号”的红色星球探险之旅》这类跨学科专业书籍,也有《细说大国崛起》《让历史复活:在大学里演讲历史》等人文类书籍。
“他也喜欢看我的散文集《叩问苍穹》,写身边人身边事,可能看着比较亲切。”张光宇笑着说。
经历“残酷淘汰赛”实现梦想
“刚毅木讷、温柔敦厚”,是张光宇对朱杨柱的评价,“前句出自《论语》,后句出自《礼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生命美学特征。”
相交多年,张光宇眼中的朱杨柱性格温和,尊重师长,从未见他发过脾气。而他最为欣赏的,是朱杨柱对待挫折的态度。
大四那年,空军面向大学生招收飞行员,朱杨柱进了复选并通过了很多项目,但最终还是与飞行员擦肩而过;博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某工程大队,作为实习排长带着一群战士天天在深山峡谷中摸爬滚打。
“毕业分配对杨柱来说,这算是一次小打击,但他从未抱怨。”张光宇告诉记者,尽管专业并不对口,但朱杨柱依然踏踏实实完成任务,常找张光宇探讨怎么带好兵。难得的是,朱杨柱从未放弃过飞天梦想,坚持锻炼身体,并主动进行了节能减排发明,赢得了一致认可。
一年后,朱杨柱获得了到原解放军理工大学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机会,师从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研究方向为实验空气动力学航天气动光学,随后到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工作并成长为副教授。
△朱杨柱(左二)和同学合影。
2018年初,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启动,朱杨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两年间经历24轮选拔,每个月淘汰一次,这是一场“残酷”的持久战。
在张光宇记忆中,朱杨柱从没叫过苦,唯一算得上“吐槽”的,是和他分享在沙漠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经历,“白天气温56度,夜里48度,待了三天四夜”。这时,张光宇往往回复:“朝着梦想前行。”他相信,有梦想的朱杨柱肯定可以坚持到最后。
“从开始选拔到最后入选,他的心情一直很平静,从容自信。”张光宇告诉政协融媒记者,2020年9月,朱杨柱确定入选国家第三批航天员后,回到国防科大向老师和同学分享喜讯,这也是他最近一次回到母校。不久后,张光宇赴北京工作顺便探望朱杨柱,两人在怀柔雁栖湖畔的百年槐树下畅谈千年梦想,并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
△朱杨柱(左)和张光宇在北京怀柔雁栖湖畔合影。
5月30日9:28分,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内,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互相握紧着手,传递必胜信心,等待发射。
“等待的就是这一刻。”看着身着航天服的朱杨柱,张光宇仿佛看到当年那个说要做“高素质、高学历飞行员”的少年,想起自己曾对他说过的,“安静地做自己,为了祖国,为了梦想”。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标签: